阅读历史 |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59(2 / 3)

加入书签

一股“扶摇风”,什么是“扶摇风”呢,就是有个读书的青年失恋了,但他爱现,脑子也活络,一日他穿上襕衫带着儒巾,手里拿一把鹅毛扇,坐在扶摇x号记里马车上即兴作诗吟诵:“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佳人读……”

后面一转折说自己这是最后一次想她了,以后要好好读书奔高中进士扶摇直上去了,边吟诵边哭泣,愣是凭一腔相思苦带火了这股“扶摇风”,效仿他的人络绎不绝,有坐在记里马车上抒发斩断前情的,有立志的,有感慨人生的……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叫工部大赚了一把银子。

到了十一月初,终于有近30辆香车和扶摇两个系列的记里马车在京城的大街上来回穿梭。

因为乘坐记里马车人都在京城里打转,走得都不算远,公里的占一多半,所以一趟下来收回来的都是铜板,沉甸甸的。

工部每日把铜板数1000个,一两银子串成串,用水桶挑着去户部兑成白花花的银子,十几担换一担银子回来,后来铜板太多了,只好用马车拉着去兑换银子,总是要换成白花花的银子才觉得挣着钱了,工部不再是那个京官提起来都说穷的清水衙门了。

朝廷众公卿也都在想着,排清水衙门第一的工部大概要让位了,不知哪个倒霉蛋该上去了。

到了深秋初冬,卫景平清晨去户部点卯就不骑马了,虽说户部也有马厩给喂马,毕竟太麻烦了,冻人还冻马,每个月开销也不小,他往路口一站,招手唤来一辆约好的记里马车,听着咚咚三声鼓响,到地方了,还能休息会儿。

见他这般轻巧,随着气温日益走低,不少官吏跟他一样,都跑到工部预定了一辆每天五更初来家门口接自己去衙门点卯的记里马车,有家里住一条街的老大人们,甚至还两三人拼一辆车去上朝,把省钱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比起骑马或者自己马车夫驾车跟着,里地的短途确实乘坐记里马车方便多了。

“夫子,”一日卫景平碰到顾世安,开玩笑:“哪天工部陈尚书上折子邀功,可别忘了我啊。”

顾世安:“这位兄台,咱们认识?”

说完扭头就走,扎眼就没了踪影。

卫景平:“……”

等到十一月中旬,京城飘起头一场雪花的时候,太监李为又一次来到卫家,把他宣去了御书房。

进去一看,工部尚书陈家川,两位侍郎洛放、刘煜,员外郎谢冉、董柯他们都在,看来是要说一说记里马车这件事了。

“卫爱卿来了,”云骁帝一身玄色金线缂丝龙袍,声音格外温和:“赐座。”

卫景平叩谢了他,端端正正坐在高背木椅上。

等了片刻,左丞相邹永来了。

云骁帝说道:“邹相,工部这次的记里马车造得很好,一个本月下来盈余将近20万两,几位爱卿有功,你看看该怎么赏赐他们啊?”

邹永垂至胸前的美髯微微抖动了下。

陈家川已是工部尚书,要是升官的话,在往上走就是右丞相了,这右丞相的位子如今倒是空缺,只是……本朝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工部尚书入阁拜相之事,更何况陈家川的才干,着实与右丞相的位子有些不匹配……他开了不举荐人的这个口。

但说到论功行赏,又跳不过去陈大人,为难啊。

其实云骁帝也是这么想的,他不知该怎么办,所以把问题踢给了左丞相邹永。

“臣听说诸位大人,”邹永斟酌着说道:“为官甚至清廉勤恳,陛下不如多赏赐钱财布帛,好让几位大人家中富足……”

此番话甚合圣心,云骁帝立刻说道:“还是邹相想得周到,来呀,赏陈爱卿他们每人银百两,绸两匹。”

他心道:你们都听见了啊,这可是邹左相的主意,不满意的话找他去,别怨朕啊,朕这人呢就是太从善如流了些。

“谢陛下天恩。”陈家川带头叩首谢恩。

云骁帝这点鸡贼的心思,他们岂能看不出来,不过有银子有布匹领,卫景平很开心,顾世安也很诚意。

其余人开不开心,他们忘了留意了,反正也与他们无关。

谢恩离开皇宫之后,顾世安轻声问卫景平:“你觉得陛下,怎样?”

这个问题卫景平想过,还不止一次地想过,他道:“任凭是谁,一旦坐上龙椅,打心眼里还是希望旁人说他是个明君的,不过……”

纵观史书来看,但凡皇帝这个物种,偏听偏信,干荒唐事,绝大多数是免不了的。

听信小人的程度和干荒唐事次数多少的区别而已。

他不想说得太多了:“只要为君者不残暴嗜杀,不好战不折腾百姓,能维持天下太平就是我等的幸事了。”

顾世安点点头:“唉呀你这样想就号,我就怕你们年轻人想不开。”

对皇帝期望过高。

卫景平:“……”

看样子老顾很想得开呀。

……

卫景平满载而归回了家。

“平哥儿,”孟氏激动数着银子说道:“你在朝里混得有头有脸了,哪天放了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